
1、《数学:新的黄金时代》(基斯·德夫林 李文林 袁向东 李家宏 包芳勋等译1997年12月第一版)
2.《数论妙趣:数学女王的盛情款待》(美国)阿尔伯特·H·贝勒 著 谈祥柏 译1998年1月第一版;
3.《数学娱乐问题》(J·A·H·亨特 J·S·玛达其)张远南 张 昶 译1998年4月第一版
4、《数学趣闻集锦》上册(美国)T·帕帕斯 著 张远南 张 昶 译1998年12月第一版;
5.《数学趣闻集锦》下册(美国)T·帕帕斯 著 张远南 张 昶 译1998年12月第一版;
6.《数学与联想》戴维·韦尔斯 著 李志尧 译 单 墫 校1999年3月第一版;
7.《计算出人意料:从开普勒到托姆的时间图景》(法国)伊法尔·埃克朗 著 史树中 白继祖 译1999年4月第一版;
8、《当代数学:为了人类心智的荣耀》(法国)让·迪厄多内 著 沈永欢 译1999年7月第一版;
9.《近代欧氏几何学》(美国)R·A·约翰逊 著 单 墫 译1999年8月第一版;
10.《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美国)林恩·阿瑟·斯蒂恩编 胡作玄等译2000年7月第一版;
11.《无穷之旅:关于无穷大的文化史》(以色列)伊莱·马奥尔 著 王 前 武学民 金敬红 译2000年8月第一版;
12.《20世纪数学的五大指导理论:以及它们为什么至关重要》(美国)约翰·L·卡斯蒂 著 叶其孝 刘宝光 译2000年12月第一版;
13.《数:科学的语言》(美国)T·丹齐克 著 苏仲湘 译2000年12月第一版;
14.《数学游戏与欣赏》(美国)劳斯·鲍尔 (加拿大)考克斯特 著 杨应辰 译2001年4月第一版;
15.《数学旅行家:漫游数王国》(美国)卡尔文·C·克劳森 著 袁向东 袁 钧 译2001年12月第一版;
16.《蚁迹追踪及其他数学探索》(美国)戴维·盖尔 编著 朱惠霖 译2001年12月第一版;
17.《拓扑实验》(美国)斯蒂芬·巴尔著,许 明 译2002年2月第一版;
18.《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英国)A·科克肖特 F·B·沃尔特斯 著 蒋 声 译2002年2月第一版;
19.《数学无国界:国际数学联盟的历史》(美国)奥利·莱赫托 著 王善平 译 张奠宙 校2002年8月第一版;
20、《意料之外的绞刑和其他数学娱乐》(美国)马丁·加德纳 著 胡乐士 译 齐民友 校2003年3月第一版;
21、《稳操胜券》上册 埃尔温·伯莱坎普 约翰·康威 理查德·盖伊著 谈祥柏 译2003年12月第一版;
22、《稳操胜券》下册 埃尔温·伯莱坎普 约翰·康威 理查德·盖伊著 谈祥柏 译2003年12月第一版;
23、《现代世界中的数学》M·克莱茵 主编 齐民友 等译2004年12月第一版;
24、《解决问题的策略》(德国)A·恩格尔 著 舒五昌 冯志刚 译 张明尧 校2005年1月第一版;
25、《游戏-自然规律支配偶然性》(德国)曼·艾根 乌·文克勒 著 惠昌常 董书评 译2005年1月第一版;
26、《东西数学物语》(日本)平山谛 著 代 钦 译 李 迪 审校2005年3月第一版;
27、《奇妙而有趣的几何》即将出版;
28、《黎曼博士的零点》即将出版;
……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注意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通俗数学名著译丛》,在买并读了其中几本后,印象甚佳。(我现在仍然相信这是中国目前所引进的规模最大,最成系统的一套数学科普读物)但有一点别扭处就是,当我想尽力买全这套书的时候,却不知道这套书究竟出了哪些。于是写信给这套书的责任编辑叶中豪先生,向他提建议:能否在这套书的每一本后面添加上这套书的已出版或待出版目录。很快收到了叶先生的复信。信中对我的建议不能采用做了解释,并说如果我缺少这套书中的哪一本的话,可以给我邮寄。在后来的来信中,叶先生还给出了上海教育出版社多年来的一份数学科普方面的书目。在我对其中的书目进行了挑选后,我把想买的书目寄还给叶先生。不久收到了叶先生寄来的书籍。至今尚记得,到邮局取书时,提着满满一大包书回家的快意。附带的插曲是:当我兴冲冲提着200块钱买到的一包书上楼时,竟忘记了把自行车锁上。结果是几百块钱的车子就这样在我的得意忘形中丢掉了。叶先生寄上的书有几十本之多。有许多是多年前出版的,如叶先生在信中所说,为我寄上的书是先生亲自在书库中找到的。想及先生在书库中为我寻书的情形,涌上心头的除感激之外,更多的是深深的感动。至今念及此事,我心情仍难以平静。唉,无以为报,只能在这里提一下,算是聊表我对叶先生谢意之万一吧。
因为与叶先生曾有过书信交往,所以书完成后最早是与叶先生联系的。叶先生在回信中说其出版社由于已出版《数:科学的语言》,待出版《数学旅行家:漫游数王国》,所以不可能再出版同类题材了。在同一封信中叶先生还提到:“在我社,这类书因经济效益差,不受重视,亦无其他编辑愿意从事……目前科学书籍的出版其实不景气”。我明白先生所言是真实情况,我亦只有扼腕感叹的份。随后又联系了几家出版社。这其中天津教育出版社徐彤先生对我寄上的书稿进行了认真的审阅,但最后在来信中徐先生提到由于选题的缘故,其社难以采用。与其它几家出版社的联系,更没有什么好的音讯。于是我的书只能待字闺中,这无疑是一个大打击。我在这方面的热情也由此很受了影响。另一方面,我也感到在数学史这方面我也已经没有什么非写不可的东西了。我最想说的已经写出来了。在这个领域,我已经没有多少事要做了。主要是出于这两种原因,从01年下半年开始,我的兴趣重新转向了其它方面。大约是去年七月份,在超星论坛上贴一个贴子时偶提到此事。版主贾先生来信问及是否愿意由超星做成电子书。我答应了。在过了半年后,最近终于制作出来了。有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下载一阅。
我深感,数学科普方面的工作是非常值得一做的,是有做之价值的。而且在另一方面,限于中国目前数学科普现状的落后局面,在这方面还有着极大的空白或说发展空间留给对此感兴趣的后来者填补。